派克真空被愛筆人士戲稱為[蟑螂肚],是因為它的筆桿是用兩種不同的透光的賽璐珞板堆疊壓制而成塊體,然後像切千層派一般,由上往下切成一層一層的橫紋薄片,而這薄片上因為透光層(可能為綠色、銀色、酒紅色、藍色等)並非完全透光,而是忽明忽暗的方式呈現,所以捲成筆桿後,筆桿上的橫紋色彩很像是城市高樓群夜晚各層樓燈光忽暗忽明的樣子,讓人賞心悅目,愛不釋手。
這裡先提題外話,個人倒是不喜歡用蟑螂肚去稱呼派克真空筆,因為這是講錯了對象。
真正的蟑螂肚,應該是指白金牌3776鋼筆曾經模仿派克真空的賽璐珞切片方式製成筆桿,但因為白金牌只有用咖啡色橫紋,看起來很像蟑螂身上的顏色,所以被筆友們戲稱為蟑螂肚。
但是本尊派克真空賽璐珞筆桿顏色眾多,而派克真空的筆桿就是儲墨的地方,沒有墨囊。使用者可以就近燈光下看到筆桿裡頭墨水還剩下多少,這是當年的賣點之一,儲墨量大是其第二賣點。除此之外,派克真空的筆桿粗細長短、筆握是用黑膠管抑賽璐珞,筆蓋的環口型式、筆夾形式等都是決定各款式價位的地方,光這些分類就可以寫成一本書,這裡就不多說了。
回頭說說我手上這隻派克真空 Azure Blue 天藍色是1945年款,大約五英吋長短,筆蓋是藍鑽筆夾,所以是第三代Major款,Junior款長短和Major款一致,但筆蓋非藍鑽筆夾。
這隻筆收到後,發覺筆蓋和筆握螺紋並非緊密結合,前一手主人硬是旋入筆桿,結果筆蓋咬入筆桿,讓筆桿上有凹痕。本來擔心筆蓋非原配筆蓋,可能是Junior筆桿配Major筆蓋,結果將照片寄給美國有往來的網路商店請教,對方說:沒問題,是正常Major款,這是因為筆握有收縮現象(或多或少),以至於筆尖更深入筆蓋,筆蓋內沿螺紋推到後面去,所以兩者螺紋會無法密合。建議我用另一隻同款筆來交互套用,可能可以改善。
於是再買一隻同款派克真空的念頭於焉升起!
這是因為心中小惡魔作祟,還是老闆的話術太強?
Anyway, 沒多久,我手上又多了一隻Azure Blue,只不過這隻是1946年的,寄到後第一件事就是將兩個筆蓋筆桿進行換妻遊戲,新買的這隻筆桿筆蓋密合度沒問題,但是原先那隻筆蓋和新筆筆蓋比較下,就顯得直徑較大些。最後研究,將原先筆蓋丟入溫水浸泡,看是否能夠利用賽璐珞泡熱水會收縮現象(參考百利金白烏龜筆桿縮水事件),讓筆桿直徑縮小一些。
測試後似乎筆蓋和筆桿能夠密合一些,筆蓋似乎有變小一些喔!
派克真空第四代1942年以後出廠的,筆桿最長只有五英吋,對我來說,Major款嫌短小了些,很想找之Maxima 粗長款來當日常筆用。上網查找了資料,卻發現一些價位上的秘密:如 Maxiam 粗筆款在1941年後停產,而1941年起派克真空開始推出Azure Blue這顏色,所以1941年的Maxiam Azure Blue 藍鑽筆夾這款只有生產一年而已,算是非常罕見,eBay上都是美金700元起跳。其他顏色筆款1941前後都有生產,非屬罕見,價位就差了些,但是粗筆桿款仍然較一般款要貴上兩倍。
看著粗筆款動輒美金兩百五以上起價,想想還是算了,至少目前這兩隻還可以獲得很多書寫樂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